在京城、翰林院、皇帝身邊辦差時,白安珩需要的只是小心謹慎,外加勤勉用心。只要能應付的了皇上偶爾的提問,外帶着盡快把手上的事情忙完就好。平日無論做人時、又或做事時,都需要仔細小心再小心,就算人笨些,可唯有謹慎二字是要恪守在腦中的,官就丢不了。
可到了地方上,光小心謹慎可不夠用。合縣這地方,不是京裏,父親就算已經當了宰相,那也是天高皇帝遠——連皇帝都遠了,何況父親?
若平時什麽都不敢動,只一味的小心處事,只怕自己将來這官也就當到頂了,可若行動太快進得太多,萬一有個什麽,自己能不能守得周全還是兩說。
因此,這兩日雖應付那些人時面上顯得游刃有餘,可白安珩走得腦子、擔得心,可要比之前都多得多。
天色漸暗,前頭的事情總算忙完了,叫小厮打着燈籠,穿過府衙後面的小道,到了自家正門口,擡腿邁入,一想起韓筃還在後院等着自己一同用晚飯,腳步便不由自主的輕快了起來。
一路走到內院,就見幾個小丫頭正守着出來守着專門給雪團兒備出來方便的小屋兒門口兒——想來貓大人正在出恭。正門門口一個眼尖的小丫頭看見白安珩,忙一邊打簾一邊道:“二爺回來了!”
正房的窗子上,映着昏黃的燈光,讓人心裏暖暖的、舒暢的宛如泡在溫水之中。
嘴角不自覺的揚了起來,幾步走到房門口兒,韓筃已經迎了出來,正含笑看着自己。
便是白日裏再累、再難,只要回來看見她如此惦記着自己的模樣,那些就都統統不見了。
反手握住她的手,跟着她一路朝裏面走去,在水盆裏淨了手,接過她遞來的巾子,擦了把臉,似乎連身上的疲憊都少了幾分。
松了口氣,轉頭含笑看向她:“今日忙什麽呢?”
“今兒收着京中來的信了,一會兒用完了飯同爺再一起看。”韓筃笑着引他走到桌邊兒,把飯給他裝上,這才跟他對坐下來,“五皇子妃處也來信了,一會兒我再同爺細說。”
白安珩點點頭,有些事不便在飯桌上說,萬一再分了心,說不定連飯都吃不下去了。
吃過飯,漱過口,二人就轉到了裏間坐到炕上,韓筃取過那幾封信,白安珩一一看過。
等他全都看過之後,韓筃方拿出韓筣的那封,指着最後一頁道:“她說的這個我也不知真假……這行子家裏倒是吃過,可真能種到山地、荒地裏頭?”
白 安珩看了看韓筣的那紙信,點頭笑道:“這個倒是确實的。”說着,又取過姜哲的那封信來,“前兩年五殿下叫人拿了些玉米種子去試,本是想試試這行子一畝能産 出多少,結果看來也并不是很多,人也未必吃處慣,便沒當一回事。結果頭年年底,下頭去田裏試種的人回來說,這東西雖産量一般,可卻耐旱,種到山地、沙地裏 也一樣能活,五殿下才叫人又去試着種了一回,這會兒才得着結果。”
韓筃不明農事,從韓筣信裏來看,她以前似乎不知打哪兒聽說的,說這行子的收成好,才跟五殿下提了幾句,沒想到這東西的産量一般,卻能種到那些不宜種糧食的地裏。
“那這行子可是要預備在咱們這塊兒種了?”韓筣來的信中沒細提,不過是跟自己提了一句顯擺顯擺罷了。可這會兒白安珩既然拿着姜哲的信在看,莫非是五殿下準備讓白安珩在合縣種這種東西?
白 安珩點點頭:“你表哥來的信裏說,皇上已經知道這回事了。這可是件好事,能在荒地裏種的莊家,只要能有收成,就能在災年裏少餓死幾戶人。”尤其是旱災,合 縣這裏氣候偏幹,十年裏至少有四五年都會幹旱,剩下的那幾年中雨水也不過勉強夠栽種原本的作物。這個叫玉米的東西既然耐旱,怎麽也比完全沒有收益要強。
說着,慢慢收起姜哲的那封信:“過幾日便會有五皇子處的人過來,連同的還有皇上的暗旨,叫咱們這兒開荒,先把那東西種下去,看看收成如何。”如果收成真還不錯的話,這便是這兩尊大佛送給自己的功績了,三年一過,只有這一單,自己的前程便也無憂了。
雖說這事前兩年裏也有自己相幫——五殿下找的試種莊子就是白家的,也是白安珩聯絡幫看的。可得出這麽個結果送到自己手上,還是讓白安珩覺着受之有愧。
把心裏的別扭按了下去,擡手去捏韓筃的鼻子:“你和五皇子妃倒真都有旺夫運呢!”
不過是女兒家的戲言,韓筃便在不知不覺中幫過自己幾回,還救過自己的性命。不過是五皇子妃偶爾的突發奇想,竟能在這等大事上幫襯着五殿下。若這個東西真能豐收的話,皇上之心,可就真真徹底偏到五殿下這邊來了。
果然,不出三日,京中便又有人來。來的明着說是五皇子派來的人,可當中一個面白無須,聲音低柔溫和,卻正是皇上暗中派出來的公公——公公沒得聖命,平時不得出京。
得着皇上的暗旨,白安珩親自派了穩妥之人下去開墾荒地,播種作物。
合縣這邊,因天氣偏幹,前幾年又都沒什麽雨水,雖去年鬧過一回雪災,可卻更迫得原本住在附近的鄉民向東逃荒而去,跑的人雖沒德縣那邊兒的多,卻也不少。剩下大片大片的荒地、更有那些本就沒什麽用處的丘陵沙土等地,這回竟全都派上了用場。
白安珩比之前更忙了許多,每日公務都要忙到上燈方休。韓筃幹脆讓人把西面的屋子收拾出來,按着他書房的擺設置辦了一番,省得讓他前頭後頭的兩邊兒跑。又命人每日預備那些下火氣、降心火的飲食,免得讓他忙出個好歹來。
妻子賢惠,白安珩一忙起來更有如魚得水的感覺,每日前前後後的折騰,直到了春耕之時,方略略緩解。
派出去的人手都留到了各鄉各鎮,這會兒事情已經開了頭兒,便只能老實等着下頭出結果了——至少也要等到今年秋日。
距離秋日還有數個月的功夫呢,韓筃在家中剛剛收着了京中再送過來的書信之時,白安珩在府衙之中,也收着了派下去的那些暗探送回來的密報。
打開其中一封,一邊看着一邊不禁鎖起了眉頭來。一方為任,原本這一處的勢力也各有各的聯系、勾結。這些事情父親早就交代過自己,連岳父、回京述職的內長兄也私下傳授過許多。
可讓他沒想到的來——本以為新官上任,下頭那些官吏們好歹也要在頭一年給自己一些面子,沒承想,竟如此迫不得已的就動起手來了!
眼中閃過一絲寒芒,這批糧食、種子,都是京中陛下親點、讓自己壓送過來的,若就這麽便宜了這群貪得無厭的低頭蛇,他這個剛剛上任的縣令還如不早些回家種地的為好!
心中正在盤算此事要如何收拾,就見前面匆匆有人進來報道:“老爺,德縣急報,突厥叩邊,已經搶了幾個村子了!”
消息已經八百裏加急的送往京城了,合縣這邊離得近,所以德縣那邊守關的将領便派人過來請援軍支援。
白安珩挑挑眉毛,收手手中的書信起身道:“來人呢?”
“在前頭等着。”
“走,前去看看。”突厥叩邊之事,衆人心中早就有數,若非如此,當年韓笙就不必非要進兵部歷練,自己這回也不必連三年都等不急的就被派到合縣來了!
——————
手裏面又是一大包的書信,韓筃一面笑,一面打了開來。細分了一分,這些信裏除了白、韓兩家的家書外,竟還有幾封單獨給自己的?
一封,是趙茹岚的,一封,是早就嫁到任上李芸送回來的。此外還有幾封,都是當初在京中同自己較好的友人一并送過來的。
先把母親的、韓筣的信看過,不過是些家常。随手又打開了李芸的,得知她頭年年底生了個女兒,如今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便含笑收起信來。最後,才拿起趙茹岚的那封書信。
自趙茹岚的縣主府建好,她才算再回了原本京中的交際圈子。有身份、有地方,大家也都樂得去給她捧場。就算是自己,有沒有功夫的,也要至少一兩個月去看望她一回。
拿起信來,不過是尋常問好,只看到了一半,韓筃才挑了挑眉毛,嘴角也挂上了笑意——趙茹岚終又有了身子,已經四個月了。
輕輕松了口氣,她過得可比自己當初要好上許多,如今她既然又有了身子、且又搬出了宋家,今後的日子就算是有靠了。
叫過夏荷:“你去找那幾個幫忙的當地婦人,問問她們,可有什麽是咱們這兒的土産,有利孕婦的?”
夏荷愣了愣:“孕婦?”
韓筃點頭笑道:“縣主有身子了,已經四個月了。”
夏荷忙笑着點頭道:“這可是好事,可算是盼來了一個!我這就去問問。”
夏蟬也湊了過來,看看韓筃的肚子:“我還當是……”話沒說完,就被還沒出去的夏荷拍了一下兒,韓筃也瞪了她一眼——這丫頭越來越膽大了,可得趕緊給她看個人家,再不嫁出去,她就快要翻天了!
幾人說笑着,外頭急匆匆的跑進了一個小厮,在二門口兒回話兒。
韓筃不知是何事,叫孫媽媽出去問了一聲兒,再回來就聽說:“德縣那邊有人來報,說匈奴打過來了,這會兒二爺帶着人去了都钤轄處,不知何時能回,讓夫人不必擔憂。”